說到美國留學,不得不提到它的學制。目前,世界各國大學的學制主要分為學分制和學年制兩種。而作為學分制典型代表的美國,就以學生自主選課以及績點學分為核心,將教學課程以學分形式進行量化。
在學分制下,學校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學分和績點成績作為畢業(yè)的標準,學生選課自主性更大,學習亦不受時間年限的限制。如果你能力、精力足夠,或者為了節(jié)省成本,提前畢業(yè)也不是不可能。這是學分制模式相較于學年制比較突出的一個優(yōu)勢。
美國的所有大學都實行通用的學分制,因此轉(zhuǎn)學相對學年制容易很多。這在美國也是非常普遍和正常的操作,各州都有相應的一套比較完善的轉(zhuǎn)學分體系,很多的校際聯(lián)盟之間也有很多各自轉(zhuǎn)學協(xié)議,只要符合學分等條件,都可以靈活轉(zhuǎn)學。
此外,轉(zhuǎn)專業(yè)也是非常方便的。在學分制下,美國大學教育初期,尤其在大一、大二一般以通識類課程為主,專業(yè)細分方向未定,且課程學習以學分量化,學分轉(zhuǎn)換自由。甚至部分大學在新生入校的時候都不要求新生必須定下一個專業(yè)。
因此,你到美國留學,如果對自己一開始的學校或者專業(yè)選擇不滿意,都還有二次選擇的機會。甚至因為一些不可控意外情況留學中途回國,只要是國內(nèi)認證的大學,所修學分在國內(nèi)也是可以被承認的。
美國大學的招生錄取不會通過一次或者是一種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水平。美國大學更看重的是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表現(xiàn)和綜合素質(zhì),所以獲獎情況,個人的課外活動,興趣特長,實習經(jīng)歷等等,這些都是決定申請者能否被錄取的重要因素。
此外,美國留學申請中還有比較特別的一點是,很多美國高校本科階段的招生錄取流程會有一些特殊的階段,主要分為"提前錄取"和"常規(guī)錄取"兩個階段。
其中,"提前錄取"又分為"提前決定(Early Decision,ED)"和“提前行動(Early Action,EA)"。而常規(guī)錄取(Regular Decision,RD),為正常的錄取模式,是學生遞交申請最普遍的途徑。
所以在申請前,同學需要仔細了解每個學校的申請規(guī)則,和導師一起做好規(guī)劃,結(jié)合自身情況選擇適當?shù)纳暾埐呗浴?br />
在留學申請材料要求中,標化考試成績都是繞不開的門檻,美國也不例外。標化考試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學術類和語言類。但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美國大學在提交申請的時候,語言成績就是必備的,而非像申請英聯(lián)邦系國家,無語言申請就能拿Conditional offer,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有條件錄取,語言成績可以之后再補。
但在美國,如果你在入學前語言薄弱,語言成績沒有達到學校的錄取要求,或者沒有托福、雅思成績。你就需要參加入學前的語言強化課程。該課程性質(zhì)跟語言預科類似,不同的國家對這類課程有不同的叫法。
在美國,這類有條件錄取又被稱為雙錄取,即學校會發(fā)放語言課程和大學專業(yè)課程兩份錄取通知。語言課程也被叫做ESL課程,全稱是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國際學生需要取得合格的語言成績,才能正式進入大學學習專業(yè)課程。
近年來,許多美國高校遭遇了國際招生困境,因此他們一直在積極尋求并推進有利于錄取國際生的平等新政策,比如靈活調(diào)整錄取條件,采用Test-optional政策,學生可以豁免提交SAT、GRE/GMAT等學術類標化考試,并且承諾不會對申請結(jié)果造成影響。
另外,越來越多的學校也都放寬了國際學生語言考試種類的限制——開始接受一些其他相對小眾或新推出的語言考試,比如Duolingo、PTE、Versant等。
為了減輕考生壓力,并幫助學校提高錄取學生的平均成績,各類標化考試還相繼推出或強調(diào)了一個新的政策——拼分,且被美國大部分院校接受和承認。在此政策下,考生可以將歷次考試中的最高分項目相加得到總分。目前允許拼分的考試分別有托福、ACT、SAT,但也不排除高校會根據(jù)招生情況,在后期逐漸取消這些變通措施。
在開啟了留學生涯后,很多同學都希望能夠到校外實習,甚至畢業(yè)后留美,積累國外職場經(jīng)驗。但是,留學生想要在美國實習或,是需要取得合法許可的。
在美國,CPT(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課程實習訓練和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可選實踐訓練兩類許可,就是專門針對國際留學生而設置的。關于他們的申請條件和流程,都是在美面臨實習或前需要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