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十多年前,家長們的想法是直接送孩子出國留學,很少有人想過可以讓孩子先就讀國際學校適應一下,再通過申請進入國外名校。也因此造成了很多中國學生被勸退、主動退學等不好的現(xiàn)象,甚至有多方報道認為中國人的素質差。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傳承,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非常大,如果讓一個完全在中式教育中成長的孩子直接出國念書,不管是語言交流、生活習慣、飲食文化等都會造成不適應。因此,在國際學校逐漸興起的現(xiàn)在,家長們更青睞可以提前適應和過渡的國際學校。
那么家長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一定要給孩子選擇國際學校,是想讓孩子申請國外名校更具優(yōu)勢?還是想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
無論是因為什么原因,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希望,家長們都希望可以讓孩子受到的教育。但在選擇學校時不能盲目,否則不僅孩子的學習不會得到更好的提升,還會因為不適應教育模式而出現(xiàn)很多問題。接下來讓我們詳細了解家長們選擇國際學校的原因。
個性化的教育理念
傳統(tǒng)教育就像是過獨木橋,高考“一考定終身”,學生背負的責任和壓力太大。結果是:學生的考試能力超強,但是實踐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即使是的學校出來的學生,離開了象牙塔,也未必是非常出色。
傳統(tǒng)的“中式教育”是一種記憶式教學:老師教給學生,學生背了再還給老師。畢業(yè)后會發(fā)現(xiàn),評定一個人的標準并不只是成績,學習考試反而成了最簡單的事情。
一些國際學校沿襲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它強調個性的發(fā)展,思維的發(fā)散,自信心的發(fā)展,讓學生有足夠的空間盡早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除了學習之外,發(fā)展多方面的綜合能力。
很多人對國際學校的教育有誤解,認為在國際學校根本不需要認真學習,但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其實國際學校的學習強度也是很大的。
除了文化課以外,學校會讓孩子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課外閱讀,讓孩子在初高中階段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這樣他們習得的知識就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并且可以較早地了解社會。
除此以外,他們還可以自己組織很多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這些實踐活動也許要花費許多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習時間,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無意義的活動,但對孩子來說,他們從中得到的對世界、社會、人性的了解,將會影響他們終生。
擴大的擇校范圍
選擇讀國際學校的家長顯然都對孩子的教育和前途有著更高的要求、更務實的考慮。
家長給孩子選擇國際高中課程,實際上也是想借國際認可的高中成績,提前把將來大學擇校的范圍擴大到全世界。
入讀國際高中課程的學生經過在國內的過渡,不僅提高了語言水平、掃清了語言障礙,還對國外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方法、國外文化等有一個熟悉和了解,讓他們能更好地融入海外的留學生活。
無論是美高課程、A-LEVEL課程還是IB課程等國際課程,基本都可以直接與國外大學課程銜接。由于這些高中課程一般是全英文(或大部分英文)授課,所以孩子畢業(yè)進入國外大學后語言適應期會縮短。
國際學校的核心理念便是以孩子為學習主體著重發(fā)展學生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創(chuàng)新和批判性思維。
孩子們在國際學校不僅僅是接受考試,而是考核,并不會以單一的成績作為標準,而是綜合考量。這樣就明白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家長一定要選擇國際學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