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優(yōu)秀學校印象
歷史悠久,匯成全國驕傲的學校
創(chuàng)辦于1906年的蘇州三中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孫中山、溫家寶先后為學校題詞,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贊譽蘇州三中“凝聚姑蘇靈氣,匯成全國驕傲”。學校培養(yǎng)出王禮恒、陸道培等8位院士和蘇童、于漪等眾多文化名人。
學校外語特色教育歷史悠久,是蘇州市首批雙語實驗學校、江蘇省四星高中唯一的多語種教學實驗高級中學,開設的日語實驗班、德語實驗班和眾多國際課程為學生進入國內外高校深造提供多種渠道。
近年來,蘇州三中創(chuàng)建了五大特色課程基地,分別為多語種課程基地、航天科技課程基地、地震科普基地、語文學習基地和“夢”工場,豐富多彩的課程和活動為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2.美麗校園
環(huán)境優(yōu)美,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蘇州三中位于蘇州古城區(qū)的北寺塔下、平江路旁、獅子林邊、善耕橋畔,被桃花塢歷史街區(qū)、拙政園—獅子林景區(qū)、平江路歷史街區(qū)所環(huán)抱。這里是千年歷史名城魅力的文化區(qū)域。
校園處處洋溢著文化的氣息。映掩在綠樹郁蔥中灰墻紅瓦的民國禮堂,給人以穿越時光的感覺;臨湖而建的蘭亭,夕陽中泛著柔輝的“金字塔”構成獨特風景。蘇州三中110周年校慶時,師生評出了校園十二景:鏡湖觀魚、蘭亭賞楓、民國禮堂、花山飛瀑、晏慧嘉園、三生萬物、弘道聽鐘、金塔夕照、學道大光、慧成塔影、璞石成器、高山仰止。
生活在這樣的校園,怎會不感到幸福與快樂!
3.桃李滿天
人才輩出,杰出校友遍布全球
民國初年,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吳貽芳等大師名人曾到學校講學;孫中山先生于1919年為晏成中學題寫“其道大光”,奠定了蘇州三中教師治學為師的基調:博學、儒雅、敬業(yè)、厚生。
百十年來,蘇州三中培養(yǎng)了數(shù)以萬計的優(yōu)秀學生和大批卓有建樹的杰出人才。有國務院原副、外交部長吳學謙;有中國神舟五號指揮部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院院士王禮恒;骨髓移植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中國科學院院士、遺傳育種專家戴恩松;中國科學院院士、巖石專家王德滋;中國工程院院士、艦船研究設計專家潘鏡芙等8位兩院院士,還有全國著名教育家、語文特級教師于漪、著名橋梁專家任旭初、盾文學獎獲得者蘇童等。
4.師資優(yōu)質
教師“善耕”,對每一個學生負責
今年5月4日,蘇州三中陸家慧老師被評為“第二屆蘇州市教育局直屬學校十大杰出青年教師”,并作為代表在表彰會作了《分享成長擁抱幸福》的發(fā)言。陸老師說:“我熱愛課堂,課堂就是我的舞臺?!?br />
陸赟老師班上有位學生叫王史杰,行為習慣和學習成績較差。陸老師發(fā)現(xiàn)這個學生情商高、愛打球,于是耐心做思想,幫助他改掉不良行為習慣;發(fā)揮他的特長,讓他做體育委員,激發(fā)他的學習積極性。經陸老師一年耐心而細致的教育,這位學生進步很大,最后被評上“優(yōu)秀畢業(yè)生”,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這兩位老師是蘇州三中老師團隊的縮影,博學、儒雅、敬業(yè)、厚生、負責等等,這是蘇州三中的教師在家長和學生心中的印象。蘇州三中教師涵蘊百年文化,“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精神代代相傳?!盀閷W生一生的發(fā)展和幸福奠基”是他們的教育信念。
5.多語辦學
外語見長,搭建多元成才立交橋
蘇州三中承襲了學校外語見長的傳統(tǒng),上世紀90年代發(fā)展外語特色,成為蘇州市最早的雙語實驗學校。2008年創(chuàng)辦“蘇州三中·新南威爾士國際課程班”,2009年開設小語種,先后開設日語、德語、法語和韓語等語種,2011年增名“江蘇省蘇州外國語高級中學?!?。
2015年,學校建成江蘇省多語種課程基地,倡導“生態(tài)、體驗、融和、創(chuàng)新”的理念,旨在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錄播教室、同聲傳譯室、演播教室、法國文化研究室、茶道教室、日本文化研究室、英美澳文化研究室、德國文化研究室、室、課程開發(fā)中心、文化長廊等一應俱全。
蘇州三中多語種課程基地帶動了學校的課改向縱深方向發(fā)展,慧成實驗、慧成計劃等一批項目應運而生,倍受青睞。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體系化、語數(shù)外課程分層教學、選修課程走班化等改革穩(wěn)步推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學校國際化辦學程度越來越高,與日本的千葉市立高中、法國的巴托爾蒂中學、法屬留尼旺島圣查理中學、德國的卡滕貝格文理科中學等學校國際交流頻繁;澳大利亞“優(yōu)飛班”、日本的“中日小大使”、德國的“學校塑造未來伙伴”、加拿大倫敦國際學校、美國南麓私立學校等國際項目,為學生搭建了多元成才的“立交橋”。
6.課程融合
探索教育國際化向融合邁進之路
“國際理解教育是隨著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目前,國內國際理解教育基本上停留在交流與理解層次,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和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必然要進入更高的層次——融合和主導層次。”蘇州第三中學校長戴永表示,希望通過變革機制、激活潛能,實現(xiàn)教育國際化的新突破。實驗項目的目標有三個:一是探索具有國際視野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之路;二是探索蘇州三中多語種辦學的內涵發(fā)展之路;同時探索蘇州市教育國際化向“融合”模式的邁進之路。
融合課程實驗項目將教育部規(guī)定的普通高中科目、美高/A-Level課程以及特色課程相互融合,強調社會活動與學術的完美結合,學生知識、技能、做事和做人,構建符合新課改要求和國際教育發(fā)展趨勢的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以培養(yǎng)根植中華、認同民族的基礎上,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優(yōu)秀高中畢業(yè)生。
除了納入中考招生體系,“中美融合課程”的學生具有雙學籍、雙文憑是實驗項目的又一大亮點:被該實驗班錄取的學生,將同時擁有蘇州三中以及有“藍帶”殊榮的美國匯點高中的學籍,學生完成三年的高中學習,順利通過規(guī)定考試,修滿學分后將同時獲得蘇州三中和匯點高中的畢業(yè)證書,同時也會獲得匯點高中開具的成績單,“A-Level課程”的學生完成三年的高中學習,并通過教育局規(guī)定的學業(yè)水平測試將獲得蘇州三中的畢業(yè)證書,通過課程考試,申請國外大學。
7.科技創(chuàng)新
天上有她,學校被小行星命名
早在1976年,蘇州三中建立中學地震測報站,逐步建立以地震科普教育為龍頭、多學科結合的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體系,并被國家地震局命名為“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學校成功舉辦第二十八屆國際科聯(lián)大會分會場活動,溫家寶親筆批語:“希望學校把科技活動繼續(xù)搞好,使青少年熱愛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的風氣推廣開來?!?br />
學校還建立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蘇州市第三中學科普教育基地,組織學生開展科技夏令營。學生在各級各類科技創(chuàng)新比賽中屢獲大獎。2006年,為表彰學??萍紕?chuàng)新教育的突出成就,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編號5013小行星命名為“蘇州三中星”,全國極少中學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