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候(火力)的分類:
掌握火候的分類,指的是恰當使用各種火力,科學合理地掌握各種火力使用時間的長短,對烹制菜肴的作用。
1、猛火:也稱武火或旺火、急火。
2、中火:也稱文武火。
3、慢火:也稱小火或文火。
4、微火:也有稱弱火。
掌握火候的重要性:
1、準確把握火力的大小與時間長短,使原料的成熟恰到好處,就可免除夾生與過火。
2、一般的菜肴原料經(jīng)過加熱之后,部份營養(yǎng)成份就會分解,所以恰當使用火候,可減少其營養(yǎng)成份的損失。
3、如火候不夠,菜肴加熱達不到要求的溫度,原料中的細菌就不能殺滅,因此掌握好火候,有殺菌消毒的作用。
如何掌握炒菜火候:
一般地說,火力運用的大小要根據(jù)原料性質來確定,但也不是絕對的。有些菜根據(jù)烹調要求,要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火力,如清燉牛肉就是先旺火,后小火;而汆魚脯則是先小火,后中火;干燒魚則是先旺火,再中火,后小火燒制。
因此在烹調中,要運用和掌握好火候,要注意以下因素的關系。
1、小火烹調的菜肴
如清燉牛肉,是以小火燒煮的。烹制前先把牛肉切成方形塊,用旺沸水焯一下,清除血沫和雜質,這時牛肉的纖維是收縮階段,要移中火,加入輔料,燒煮片刻,再移小火上,通過小火燒煮,使牛肉收縮的纖維逐漸伸展。當牛肉快熟時,再放入調料燉煮至熟。這樣做出來的清燉牛肉,色香味形俱佳。
用燉、燜、燴等方法做菜,應使用小火和微火。例如燉雞、燉鴨、燉蹄膀,都需用小火和時間加熱,才能使之肉酥湯濃。
燜、燴一類半菜半湯的菜肴,用文火才適合。如果火力過大,原料枯熟而無味,湯汁在大火中易耗干,重新加水則滋味走失。
2、中火適用于炸制菜
凡是外面掛糊的原料,在下油鍋炸時,多使用中火下鍋、逐漸加油的方法,效果較好。
因為炸制時,如果用旺火,原料會立即變焦,形成外焦里生;如果用小火,原料下鍋后會出現(xiàn)脫糊現(xiàn)象。有的菜如香酥雞,則是采取旺火時將原料下鍋,炸出一層較硬的外殼,再移入中火炸至酥脆。
而用煎、煮、燒等方法烹制菜肴時,也以使用中火為好。如肉片燒豆腐,此菜主要用中火烹成,使豆腐外香里嫩,湯汗?jié)怩r。
先把鍋用中火燒熱,待所放的植物油有七八成熱時,將豆腐下鍋,煎至兩面黃色時撈起;另把肉片下油鍋炒至半熟取出。
然后鍋中加油再起鍋,將肉片倒入,加放調料,用中火燒開,再用小火稍燒,加水淀粉勾芡即成。
3、旺火適用于爆、炒、涮的菜肴
一般用旺火烹調的菜肴,主料多以脆、嫩為主,如蔥爆羊肉、涮羊肉、水爆肚等。
一般說,用爆、炒、熘等方法烹制菜肴時,都宜用大火。因為用這種方法做菜,坐火時間短,菜肴成熟快。
如炒肉絲,原料下鍋后用大火炒至七八成熟時,即可加調料括鮮湯,略加翻炒即可成熟裝盤,整個過程僅用三四分鐘。若火候不足,肉絲則不熟,原料所含的蛋白質也不易水解出鮮,肉絲便缺少鮮香味。
此外,一個菜在烹制過程中,并非只能用一種火,要根據(jù)要求適當掌握。例如有的魚菜,烹制時要先用大火烹煎,解其腥味;當煎至兩面呈黃色時,就加好調料與湯燒滾,然后改用小火燜燒,出鍋時又用大火收干汁水,魚肉便更為入味。
再舉例說明火候應用的妙法:
1、炒油菜、白菜、芹菜及韭菜時,要用旺火、熱油,菜下鍋后要快速翻攪,時間要短,斷生即可出鍋。否則,菜就會出湯變黃。
2、炒豆芽時,除了旺火、熱油、時間短以外,還要邊炒邊淋些水,這是保持豆芽脆嫩的關鍵。
3、炒肉絲、肉片、腰花、豬肝時,要先腌漬上漿,滑一下油(油溫一般為四五成熱),然后用旺火、熱油,快速煸炒出鍋。
4、蔬菜與肉類同炒時,要先分別用旺火、熱油炒一下,然后一起回鍋同炒,迅速出鍋。
5、做焦溜肉片、溜肥腸等時,要先進行掛糊處理,然后在熱油中炸一下,再用中小火焐炸。之后把鍋中熱油倒出,留些底油,放在旺火上,加入調好的汁料,一見稠濃,倒入炸好的原料,一拌即成。
、做燉肉時,要先用熱油加白糖炒糖色(用醬油上色也可),之后放入肉塊燒上色后加五香調料,一次加足水,大火燒開,再改用小火,長時間慢燉。這樣燉好的肉酥爛醇香,肥而不膩。但這里需要注意一點——鹽要最后放,否則肉不夠爛。
7、做蛋品菜時,如煎荷蛋,在油熱下蛋后,要用小火煎,這樣才能形態(tài)完整、外香內熟。
再如炒雞蛋,在蛋漿調勻后,下鍋炒時要旺火、熱油(油可多放點),這樣炒出的雞蛋,松軟味美,色澤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