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確學習的目的
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雖然都是坐在三尺課桌旁,在聽著老師講課,可是毫不客氣地說,其中絕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是在盲目學習、被迫學習,他們根本不知學習是為了什么,因此產(chǎn)生厭煩和抵觸學習的情緒根本不足為奇。
學習只有一個目的那便是成長,沒錯,孩子只有學習才能成長!
學習是孩子成長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通過學習,孩子可以獲得持續(xù)進步的能力,探索并接納世界的能力,突破自己的能力,通過學習,可以逐步達成自己設定的目標。
我們都知道孩子大部分的學習內(nèi)容是做題,其實這也是獲得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這個題怎么做,考察的是哪部分知識點,如何內(nèi)化為自己的思考方式等等,都可以通過做一道題來獲得。但機械性地做題便沒有這種功效了。
所以孩子無論在學校里的學習,在培訓班的學習,還是在家里的學習,本質(zhì)都是為了獲取成長,讓自己具備主動思考、自主創(chuàng)造的能力。但是許多家長往往忽視了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反而過度關注孩子的成績和名次。
家長們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不能一味的看成績和分數(shù),更重要的是下面三個不等式:
(1)努力+堅持>成績
(2)能力+興趣>書本
(3)好奇心+探索>答案
相信以上所說不難理解,孩子能全力以赴、堅持到底,就已經(jīng)是學習到了最珍貴的品質(zhì);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能力的養(yǎng)成,而興趣是的指引,這些要比收獲一個書呆子重要的多;孩子能夠時刻保持好奇之心并勇于探索、付諸實踐,這可比一個枯燥無味的答案更令人欣喜,過程中的收獲往往比結果更為重要。
放開你庸俗的評價方式,孩子才能更自由、更有力量的飛翔。
2、別拿愛與責任當借口束縛孩子
有些家長喜歡用愛和責任來束縛孩子,一旦孩子在學習上或者生活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的時候,總是大大攬地為他解決,絲毫不給孩子嘗試的余地。
比如說:孩子晚上做功課的時候,遇到了不認識的字、不會做的題,有的家長立馬就會出現(xiàn),并且?guī)椭⒆咏鉀Q問題,但是這種解決問題只是以得到最終正確答案為目的而不關注孩子是否理解,家長們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以為然、回避、甚至當孩子問到的問題家長回答不出的時候,有的家長還會惱羞成怒。
而且不僅學習上如此,生活中家長們也經(jīng)常會沖在孩子前面,替他們掃清障礙,這樣的孩子很容易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毛病。
更可怕的后果就是:孩子會認為學習是為了家長,于是孩子們根本提不起對學習的激情,很多學生就是秉持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tài),在學校混日子;還有的學生對于學習拖拖拉拉,只會磨洋工,學習上遇到了問題也不求甚解……
媽媽們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何時該獨立完成何事,雖然遇到問題可以向家長、老師、同學求助,但是不能事事依賴別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自己的人生要自己來走。
要讓孩子知道:學習是為了他自己,而不是為了他的父母,因此,學習的責任應該由孩子一力承擔,家長只需要扮演好監(jiān)督者的角色就夠了。
可是有很多家長就是看不得孩子受苦,在孩子遇到困難會下意識地去幫他,家長應該控制自己對孩子的愛,否則只會束縛孩子,孩子得不到更好的發(fā)展。別讓愛變成害,把該擔的責任還給孩子。
3、成就感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很多孩子不愿意學習的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成就感。有的父母們最常和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看別人家學習多好,又多才多藝,你再看看你自己……唉,你太讓爸爸媽媽失望了?。?!”
這樣的父母總覺得人家的孩子是金子,而自己的孩子是沙子。人家孩子是天才,而自己孩子是蠢材。爸爸媽媽的標桿永遠超越孩子的水平,老是對孩子不滿足,所以孩子就沒有成就感。
因此,要想讓孩子愛上學習就要提高孩子在學習上的成就感,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在生活中能夠多多鼓勵孩子,能夠肯定孩子的成就并不吝夸獎,能夠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欣賞孩子的長處,這樣成就感有了,孩子學習才更有動力。